【奋斗者寄语】谌怡桐:在清华园回望漯高时光——致2025届学弟学妹的一封信
拍摄于:紫荆篮球场篮球训练后
谌怡桐,漯河高中2024届毕业生,现就读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
亲爱的漯高学弟学妹们:
见字如晤。当我在清华园的紫荆花树下写下这封信时,屏幕上的倒计时正提醒着你们——高考的脚步越来越近。一年前的此刻,我和你们一样,在课桌上摞起的试卷缝隙里抬头,在清晨六点的晨光中奔跑,在晚自习的蝉鸣里与数学题“死磕”。而今回首,那段看似艰苦的岁月,却成了我最珍贵的铠甲。
一、关于高三:那些“熬”出来的光芒
高三的底色从来不是“轻松”,但它的动人之处恰在于“不轻松”。记得模考失利时,班主任对我说:“高考前的任何一次跌倒,都是命运在帮你划重点。”于是我把错题本从30页写到100页,把理综选择题从“凭感觉”练到“肌肉记忆”。真正的努力不是时间的堆砌,而是每一次跌倒后更精准的起身。学弟学妹们,如果此刻你正为成绩波动焦虑,请记住: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,往往藏在最后几十天的坚持里。
二、学习方法:效率比熬夜更重要
作为“过来人”,我想分享一个小习惯:
“5分钟启动法则”:抗拒刷题时,逼自己先做5分钟。大脑一旦进入状态,常会不自觉沉浸1小时。(电子系的DDL压力让我发现,这方法在大学同样管用!)
三、大学生活:你现在吃的苦,都会变成选择的底气
在清华,我见过凌晨三点的实验室灯火,也见过图书馆排队占座的“卷王”大军。但更让我震撼的是:这里的人不仅努力,更清楚“为何努力”。我的电子系同学里,有人为芯片国产化熬夜调电路,有人为AI医疗算法啃完一整本《神经科学》。而这一切的起点,正是高考那张试卷赋予的选择权。
最后的小仪式:
高三那年,我的笔袋里始终贴着一句话:“追风赶月莫停留,平芜尽处是春山。”现在,我把这句话送给你们。6月7日,愿你们合上笔盖时,有侠客收剑入鞘的骄傲;更愿你们在未来某天回望漯高时光时,能像我一样,对那段全力以赴的青春,道一声:“值得。”
你们的学姐:谌怡桐
2025年4月于清华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