漯河市康哲峰美术学科工作室赴市博物馆开展“铜韵镜语”研学活动
为深化美术学科教师对中国传统工艺与文化的理解,提升艺术创作与教学实践能力,4月2日下午,漯河高中艺术教研室,漯河市康哲峰美术学科工作室,组织全体成员前往市博物馆,参观“铜韵镜语——中国古代铜镜艺术展”,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研学活动。
一.探千年镜韵 寻美育之源
“铜韵镜语”古镜展是漯河市博物馆近期推出的特色专题展览,集中展出了从汉代至宋代时期的二百余件珍贵铜镜文物。活动中,工作室教师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,系统了解了铜镜的历史演变、纹饰工艺及文化内涵。每一面铜镜都凝聚着古代工匠的智慧与审美追求。教师们驻足于展柜前,或拍摄记录纹样细节,或讨论构图与线条的技法,将铜镜的造型艺术与美术教学中的图案设计、工艺美学等内容紧密结合。
二.以古鉴今 赋能美育创新
参观过程中,工作室主持人康哲峰老师表示:“铜镜不仅是实用器物,更是艺术与时代的缩影。其纹饰中的对称美学、浮雕技法的层次感,以及铭文与图案的和谐统一,为现代美术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来源。”教师们深受启发,计划将铜镜纹样融入美术鉴赏课程中,感受古人“方寸之间见天地”的艺术境界。
三.跨界融合 共话文化传承
活动结束后,工作室成员与博物馆教育部门负责人展开座谈,就“馆校合作推动传统文化进课堂”展开讨论。双方达成共识,未来将依托博物馆资源,开发以本土文物为主题的美育课程,并联合举办传统工艺体验等活动,让静态的文物“活”起来,成为滋养学生艺术素养的生动教材。
此次研学活动不仅为美术教师提供了专业成长的实践平台,更通过跨界融合拓宽了美育路径。康哲峰美术学科工作室表示,将持续挖掘本土文化资源,以美为媒,推动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教育中焕发新活力。
供稿:漯河市康哲峰美术学科工作室